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姓名:牟翠翠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女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入职时间:2014年7月

办公地点:观云楼1412

电子邮箱:mucc@lzu.edu.cn

学习经历

2004年-2008年,青岛科技大学,环境科学,学士。
2008年-2011年,上海大学,环境科学,硕士。
2012年,美国科罗拉多地质调查局(USGS),联合项目培养。
2011年-2014年,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

研究方向

冰冻圈环境与碳循环

工作经历

2014年7月-2017年5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系,访问学者。
2017年5月-至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主讲课程

《地球系统科学专业英语》
《冰冻圈科学概论》
《气候变化科学概论》

学术兼职

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理事会理事,兼任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贡献作者,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冰冻圈科学专题分支副主编,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客座编辑,
北极理事会北极监测与评估AMAP-Hg专家组成员,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任Earth Science Review,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通讯评议人。

研究成果

       从事冰冻圈与环境研究,侧重于多年冻土碳释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近五年来,通过对多年冻土区开展大量的野外采样和监测工作,利用土壤培养实验、野外升温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在多年冻土碳释放对升温的响应机制、热喀斯特加速碳释放的过程与机制、多年冻土退化对河流碳释放的影响三个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1)证实了升温过程中深层碳库的分解潜力和表层类似,提出未来多年冻土碳预估应该考虑深层碳的贡献,阐明了多年冻土退化引起的土壤水热变化是影响高寒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过程。
(2)阐释了山地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加速碳释放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发现热喀斯特发育不仅导致碳源效应,也加强了氮的气候反馈效应,整体增强了多年冻土退化对气候变化的反馈。
(3)提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河流碳释放的规律与北极地区不同,揭示了多年冻土退化影响河流碳释放的过程与机制,并从区域尺度上证实了多年冻土退化加速河流碳的释放。

获得荣誉

获2020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获2021年第十届甘肃青年科技奖,
获2021年第十三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获2021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
获2022年兰州大学“国华青年英才奖”,
获2023年兰州大学“巾帼标兵”荣誉称号,
获2017年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IACS)颁发的“最佳青年报告奖”。
获2017年“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青年科学家奖。  
获2015年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获2016年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部环境奖-青年教师创新奖”。

在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极快速变化的机理、影响及其气候效应研究(2019YFA0607003),课题负责人,2019/11-2024/10。
2.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五:跨境污染物调查与环境安全(2019QZKK0605),子子专题负责人,2019/11-2024/10。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藏高原季节性热融湖塘甲烷排放及微生物作用研究(42371132),主持人,2024/01-2027/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藏高原中部热融湖塘温室气体排放季节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41871050),主持人,2019/01-2022/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热融滑塌对高寒草甸区土壤有机碳分解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俄博岭多年冻土区为例(41601063),主持人,2017/1-2019/12。
6.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与碳循环(23JRRA1171),主持人,2023/01-2025/12.
7.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化调配(XDA2010010305),项目骨干,2018/03-2023/03。

发表论文

代表性论文:
[1] Mu, C.C., Mu, M., Wu, X.D., Jia, L., Fan, C.Y., Peng, X.Q., Ping, C.L., Wu, Q.B., Xiao, C.D., Liu, J.B. 2023. High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rmokarst lakes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the Tibet Plateau. Global Change Biology, 29(10), 2732-2745.
[2] Peng, X.Q., Zhang, T.J., Frauenfeld, O. W., Wang, K., Mu, C.C.* 2022. An integrated index of cryospheric chang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18, 103984.
[3] Mu, C.C., Abbott, B.W., Norris, A.J., Mu, M., Fan, C.Y., Chen, X., Jia, L., Yang, R.M., Zhang, T.J., Wang, K., Peng, X.Q., Wu, Q.B., Guggenberger, G., Wu, X.D. 2020. The status and stability of permafrost carb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 Earth-Science Reviews, 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0.103433.
[4] Mu, C.C., Shang, J.G., Zhang, T.J., Fan, C.Y., Wang, S.F., Peng, X.Q., Zhong, W., Zhang, F., Mu, M., Jia, L. 2020. Acceleration of thaw slump during 1997–2017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of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Landslides, 17, 1051–1062.
[5] Mu, C.C., Zhang, F., Mu, M., Chen, X., Li, Z.L., Zhang, T.J. 2020. Organic carbon stabilized by iron during slump deformation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atena, 187, 104282.
[6] Mu, C.C., Schuster, P.F., Abbott, B.W., Kang S.K., Guo, J.M., Sun, S.W., Wu, Q.B., Zhang, T.J. 2020. Permafrost degradation enhances the risk of mercury release 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08, 135127.
[7] Mu, C.C., Zhang, F., Chen, X., Ge, SM., Mu, M., Jia, L., Wu, QB., Zhang, T.J. 2019. Carbon and mercury export from the Arctic rivers and response to permafrost degradation. Water Research, 161, 54-60.
[8] Mu, C.C., Abbott, B.W., Wu, X.D., Zhao, Q., Wang, H.J., Su, H., Wang, S.F., Gao, T.G., Peng, X.Q., Zhang, T.J., 2017. Thaw depth determines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and biodegradability on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4, 9389-9399. 
[9] Mu, C.C., Abbott, B.W., Zhao, Q., Su, H., Wang, S.F., Wu, Q.B., Zhang, T.J., Wu, X.D., 2017. Permafrost collapse shifts alpine tundra to a carbon source but reduces N2O and CH4 release on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4, 8945-8952. 
[10] Mu, C.C., Zhang, T.J., Zhao, Q., Su, H., Wang, S.F., Cao, B., Peng, X.Q., Wu, Q.B., Wu, X.D., 2017. Permafrost affects carbon exchange and its response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47, 252-259. 

出版著作

参与编写《冰冻圈化学》、《冰冻圈变化的生态过程与碳循环影响》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