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郭晓东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人文地理研究所

入职时间:2000年

办公地点:胡杨楼104

电子邮箱:gxd@lzu.edu.cn

学习经历

2007年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美国西华盛顿大学(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WWU)环境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乡村地理与乡村发展;乡村地域系统;乡村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规划

主讲课程

本科生:乡村地理学
研究生: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前沿进展

学术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八届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研究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科院学部咨询项目、科技部软科学项目6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城市与区域发展、资源环境、旅游规划、城镇规划等领域的横向课题30余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60年来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40971106),2010.01-2012.12,主持人.
[2]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专项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机制创新研究(2018ldbryb014), 2018.01-12,主持人.
[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7LZUJBWZY035):我国地方政府环境绩效评估的指标、方法及模式研究.2017.1-2017.12. 主持人.
[4]	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中国水问题研究”子课题—“我国北方重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与节水型社会建设”.2008.07-2010.6,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课题组主要成员. 
[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09LZUJBWZY009):资源型旅游地旅游企业空间集聚模式研究.2010.1-2010.12. 主持人..
[6]	甘肃如何融入“一带一路”研究项目:甘肃打造“一带一路”旅游制高点对策研究(LDBR2018-022),2018.10-2019.3. 甘肃省人民政府,主持人.
[7]	“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研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甘肃省发改委.2012.7-2012.12,课题组主要成员.
[8]	“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水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天水市规划局.2012-2013,课题组主要成员.
[9]	科技部软科学项目:“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2002DGQ1D038),主要完成人.
[10]	科技部软科学项目:“黄河上游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研究”(2003DGS3D039),参与完成.
[11]	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甘肃省发改委,2005.,参与完成.
[12]	甘肃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05,参与完成.
[13]	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2002.8,课题组主要成员.
[14]	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途径与对策研究,甘肃省发改委,2004.10,参与完成..
[15]	兰州都市圈人居环境建设研究,甘肃省建设厅,2004.11,课题组主要成员.
[16]	天水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天水市国土资源局, 2004.5,主要完成人.
[17]	甘肃省小城镇发展及经济综合开发建设规划.甘肃省发改委,2004.3,参与完成. 

获得荣誉

[1]	《天水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获2005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5-3-103)和2005年度天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兰州都市圈人居环境建设研究》获2005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5-3-031)和2005年度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GJKC05-08)。

在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陇中乡村集市百年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41971212),2020.01-2023.12,主持人。

发表论文

代表性论文 :
[1]	郭晓东,李欢,谢心雨,等.陇中黄土丘陵区“耕—园”转换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经济地理,2024,44(10):176-184.DOI:10.15957/j.cnki.jjdl.2024.10.018.
[2]	郭晓东,李欢,穆镁锐,等.超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影响因素与治理路径——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4,43(09):1744-1755.
[3]	郭晓东,穆镁锐,李欢.陇中县域乡村集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 地理研究,2023,42(6): 1613-1628.
[4]	Hao C, Feng X, Guo X. Minimum wage and the survival of hotel industry: 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24, 120: 103757. (SSCI  JCR 1 区 中科院一区 Top).
[5]	Xiaodong Guo , Chen Hao ,* and Shuwen Niu. Analysis of Oil Import Risk and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The Case of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20, 12, 3723(SSCI/SCI)
[6]	Libang Ma *, Xiaodong Guo , Yaya Tian.Micro-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Patterns and Their Spatial Association with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Shandan County, China[J].Sustainability,2017,9,2277(SSCI/SCI)
[7]	Wenheng Wu, Xin Zhang and Xiaodong Guo.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household energy use in Northwest China.[J].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121:052084  doi :10.1088/1755-1315/121/5/052084(SCI)
[8]	Hao, C., Feng, X., Wu, D., & Guo, X. Board interlocks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tourism and related industries in China. [J].Tourism Economics, 2024, 30(1): 174-211. (SSCI JCR 1 区 中科院三区) 
[9]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1):45-51.
[10]	郭晓东*,郝晨,王蓓.空间视角下湖北省环境绩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 4456-4463.(EI)
[11]	郭晓东,陆大道,刘卫东,白永平.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节水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98-104.
[12]	郭晓东,张启媛,马利邦.山地—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10):114-120. 
[13]	郭晓东,马利邦,张启媛.基于GIS的秦安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7)(1/3):56-62.
[14]	郭晓东,陆大道,刘卫东,白永平,陈明星.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节水措施及其节水效果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7.
[15]	郭晓东,李莺飞,马利邦.基于改进converse断裂点模型和加权voronoi图的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研究——以天水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6):70-75.
[16]	郭晓东,李莺飞,马利邦.城镇化背景下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4):51-56.
[17]	郭晓东,张启媛,李莺飞.“一带一路”沿线中小型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敦煌市为例[J].经济经纬, 2015,32(4):1-6.
[18]	郭晓东,牛叔文,吴文恒.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9):27-32. 
[19]	郭晓东,牛叔文,李永华,张馨.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的模拟分析[J].山地学报,2009, 27(3):293-299.
[20]	郭晓东,牛叔文,吴文恒,马利邦.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J].经济地理,2009,29(3):467-471.
[21]	郭晓东,肖星,房亮.新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及旅游开发的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5):38-41.《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8(8). 
[22]	郭晓东,张启媛,逯晓芸.1991-2010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省区差异的演变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5):67-72.
[23]	郭晓东,牛叔文,刘正广,曾明明.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扩展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2):17-23.
[24]	郭晓东,牛叔文,李国柱.西秦岭山地农村生活能源建设与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3):98-102.
[25]	郭晓东,周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过程研究――以敦煌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 (8): 190-195.
[26]	郭晓东,周江,周恬羽.甘肃省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25(2): 190-194.
[27]	郭晓东,李莺飞.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演变特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356-359. 
[28]	牛叔文,郭晓东,刘正光,李国柱,曾明明.甘肃省近百年来人口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 2006(6):49-57.
[29]	牛叔文,郭晓东.基于村落尺度的丘陵山区人口分布特征与规律——以甘肃天水为例[J].山地学报, 2006,24(6):684-691.
[30]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J].山地学报2012,30(4):408-416.

出版著作

[1]	郭晓东著.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	郭晓东著.乡村聚落发展与演变——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	牛叔文主编,郭晓东副主编.天水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
[4]	张林,郭晓东等著.旅游地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5]	肖星,侯佩旭,郭晓东等编著.旅游开发与规划策划案例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6]	肖星主编.旅游资源与开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完成第二、第十章).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