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永春

职称: 教授 

性别:男

毕业院校:研究生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入职时间:

办公地点:

电子邮箱:yangych@lzu.edu.cn

学习经历

1998/9 - 2002/06,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
2005/07-2005/12,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硕士
1992/9 - 1995/06,兰州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
1988/9 - 1992/06,西北大学,土地管理方向,学士

研究方向

城乡的发展、转型与规划

工作经历

2013/11 -2014/11,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08/09 -2009/09,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2000/01-2000/0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访问学者
1995/06--至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

城市社会学,城市发展与建设史,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基本问题分析

学术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 副秘书长,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干旱半干旱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和黄河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资源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源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评审专家、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通讯评审专家;《人文地理》等杂志的编委,以及《Cities》等30余种中英文杂志的审稿人。

研究成果

基于我国西部位于国家发展水平和改革开放“底/低端”的基本国情,通过与东部城市的对比,试图揭示中国西部城市发展、转型与规划的基本轨迹和特征,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的相关理论模式;尝试建立基于制度等视角的分析框架及其内容体系,定量测度和分析我国(西部)城市转型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现阶段,侧重于尝试基于制度、社会、网络、空间、文化等视角,系统性地探讨中国(西部)城市的转型过程和机制。
1、基于转型期中国大陆制度变迁的特征与轨迹,分析了城市发展、转型及空间特征: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转型的基本动力因素和核心问题。尝试构建了我国渐进制度转型的分析框架,如渐进制度转型的路径与特征(杨永春,2013);提出了混合制度模式,归纳了市场化、分权化、全球化、政府化、渐进性、二元性、耦合性七大特征,认为这是集“制度改革、对外开放、市场培育、社会结构、文化多元、地域空间组织六大系统同步转型、螺旋递进”的中国特色制度转型模式(杨永春,2015)。集成构建了中国空间演变的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了渐进制度转型下的我国大陆的地理空间演化机制(总结了五大驱动原理),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的制度推动机制(杨永春,2013;2015)。
2、基于社会流动性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西部城市的空间重构过程与机制:探讨了城市内部的企业迁移模式及其机制,归纳了概念性模型(郭杰,杨永春,冷炳荣,2012)。提出了混合空间结构模式(杨永春,2015;Yongchun Yang et al.,2015;Yongchun Yang et al.,2016),分析了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化及其制度机制,如城市居民的分/合居行为,老年人住区选择等(王梅梅, 杨永春等,2015;Meimei WANG,Yongchun YANG et al.,2016)。
3、基于网络视角,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的网络空间及其组织特征:尝试构建了一个城市网络的概念性解释框架,分析了社会分工、技术进步、地方背景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城市网络结构的动力机制(冷炳荣,杨永春等,2013;2014;杨永春,冷炳荣等,2011)。探讨了基于经济联系的中国城市网络体系,以及电子商务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史坤博,杨永春等,2016)。结合社会网络和复杂网络两种分析工具,通过基本部门构造了中国城市网络体系(冷炳荣,杨永春等,2011),包括基于高级生产者服务业视角的成渝地区城市网络体系和基于民营企业视角的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网络体系(谭一洺,杨永春等,2011; 杨佩,杨永春,2014)。
4、基于文化转型视角,分析了转型期中国城市文化空间发展与文化规划:讨论了居民的居住选择与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如文化价值观与城市居居民的住区选择(杨永春,谭一洺等,2012)。探讨了城市文化空间及其驱动机制,如文化空间的类型、驱动模式;阐述了中国城市的文化规划体系等,集成了八大理论基础,阐述了中国文化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理论框架、方法体系、目标、内容和措施(杨永春,赵四东等,2013)。

获得荣誉

1.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2. 参与获得:(1)《石羊河流域及其毗邻地区环境变化及其影响》获2002-2003年度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2等奖;(2)《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演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获甘肃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自然科学奖)。

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571155),中国西部地区的企业迁移、园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的互动模式研究,75万元,2016.01-2019.12,主持

发表论文

近5年的代表性成果(193选10) :
1. Yongchun Yang, Qingmin Meng*, etc.. Effects of path dependencies and lock-ins on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China: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government's role in Lanzhou since 1978, Cities, 2016,56,pp.24-34. (SSCI,一区)
2.Yongchun Yang, Deli Zhang, etc..Urban Residential Land Use Reconstruction under Dual-Track Mechanism of Market Socialis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Sustainability, 2015,7,16849-16865. (SCI,三区)
3.Meimei WANG,Yongchun YANG*,etc..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esidential Location Choice of Urban Senior Citizens in China--The Case of Chengddu City, 2016,Habitat International, 53, pp:55-65. (SSCI,一区)
4.杨永春.中国模式:转型期混合制度“生产”了城市混合空间结构.地理研究,2015, 34(11):2021-2034.
5.王梅梅, 杨永春*等.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代际分/合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地理学报, 2015,70(8):1296-1312.
6.杨永春, 谭一洺等.基于文化价值观的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选择----以成都市为例,地理学报,67(6),2012,841-852,CSSCI/CSCD.
7.杨永春等.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理论与方法及其对城市体系研究的启示,地理研究,2011,30(6),1009~1020,CSSCI/CSCD.
8.冷炳荣, 杨永春* 等.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地理学报, 2011,66(2),199~211,CSSCI/CSCD.
9.郭杰,杨永春* .1949年以来中国西部大城市制造业企业迁移特征、模式与机制----以兰州市为例,地理研究,2012,31(10),1872-1886,CSSCI/CSCD.
10.赵四东,杨永春(通讯作者)等.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城乡统筹模式研究----以兰州市为例,城市规划,2012,36 (6),9-16,CSSCI/CSCD.

出版著作